Julie Mehretu



分別列出每位組員對於Julie Mehretu作品的10個觀感

楊承浩/ 構成、虛擬、爆炸圖、陰陽界、穿梭感、地景(黑白的)、異次元、影像 逐格 超慢動作、音速、片段(11.夏日大作戰)
陳韋綸/ 幾何、神聖的、線條、流線感、空間感、深度、隨機、無邊際、奔放、情緒的
林柔君/ 流動感、空間感、繽紛的、色塊、曲線、層次感、幾何形體、看似隨意構圖卻有透視意象、節奏感、置身圖裡、\視野廣
蔡捷思/ 理性、精準計算、利用線條,色塊構成畫面、利用線條色塊帶領視覺方向、利用圖形大小產生遠近之分、簡化、色彩豐富、空間感/重疊/幾何圖形、漂浮
郭伊珊/ 感性與理性的結合、空間感、流動的、捉摸不定、城市的氛圍、對比、幾何色塊、氣體感、規矩又不規矩、俐落的
楊雲硯/ 遠近、動漫的氣息、亂中有序、層次、隨意的、輕鬆、前後反差、風景照、音樂律動、乾淨、純潔


Julie Mehretu 用哪些創作媒介以及哪些手法進行非具象創作

電腦繪圖、壓克力顏料、半透明壓克力、投影、塗抹的線條、膠帶、筆觸、油漆流覆、墨水。

利用不同大小的簡化幾何圖形和線條,點線面色塊構成畫面,穿插模糊色料手感的真實感以及深淺變化
畫面的配置,形成令一種空間裡的和諧感。

運用投影的方式分出圖層、色塊等比較科學的方法去做看似隨意的創作,再用堆疊的方式去影響畫面,以科學和隨意的兩種方法進行創作。


選出Julie Mehretu 的某個系列作品做深入分析與探討,至少5張圖

Middle Grey, 2007–09

Ink and acrylic on canvas, 304.8 x 426.7 cm
Berliner Plätze, 2008–09

Ink and acrylic on canvas, 304.8 x 426.7 cm

 Fragment, 2008–09

Ink and acrylic on canvas, 304.8 x 426.7 cm

 Believer’s Palace, 2008-09
Ink and acrylic on canvas, 304.8 x 426.7 cm
  Atlantic Wall, 2008–09

Ink and acrylic on canvas, 304.8 x 426.7 cm
 Notations, 2009

Ink and acrylic on canvas, 304.8 x 426.7 cm

我覺得這系列的作品,第一張可以看出來發展到這系列作品的過程,原本都是用色塊線條作構圖,這系列就可以看她原本色塊的部分先被抽離,幾何形狀不見了,反而只剩筆觸跟線條等比較有機的形狀、等線條的密集和鬆散的部分就很像是他原本做塗抹顏料的這個動作,畫不像以往的作品有一種理性的感覺,顯得感性,對城市的描述比較多,從建築的垂直水平線條可以看出一些幾何圖形被構築出來。

這系列的作品色彩比較冷,讓人想到黑白照片,前面類似建築的作品感覺比較理性,後來加入塗抹的筆觸以後顯得比較有戲劇張力,很像在描述一個東西的開始到結束,有一種流動的感覺,先做城市的構圖,再帶入城市的故事,一件一件作品表示城市的演化步驟、到最後一張像是一個城市散步的經驗,在畫布上圖層的手法構築理性實體的建築圖,和感性的抽象或塗鴉,留白的部分像天空或街道。



課堂上的六支影片中,哪幾支是令你們感到最有收穫的,為什麼?

1.他在美術館實際創作的時候,因為以為他的作品是從電腦輸出,沒想到竟然會在現場進行調整。

2.我喜歡他在創作過程的影片,因為它是一個藝術家,影片把她工作的狀況錄下來,特別吸引人。他的作品量體比較大,所以每次回到工作環境的時候都需要花費很多間進入狀況,也反映了我們常常在創作的時候面臨的情況。

3.訪問助手的部分,因為可以看到他作品分工的狀況,還有助手在做每一個手續的過程,像是利用投影、使用材料、上保護漆等等。

4.佈展是最後一個程序,師傅運用人力去幫她安排畫作的時候,關於臨場突發狀況的排除,像是julie用色塊修改的樣子,這個環節像是對於作品負責任的態度,從影片中也能看到工作人員進行佈展的過程,不難看出展示大型畫作的困難度,以及策展人員的專業。



留言

熱門文章